协会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要闻
协会要闻
“对话滨州”之「新滨州人」篇②|为滨州聚才 为科教兴国注入源头活水
2023-09-22 68次

在滨州美丽的秦皇河畔,有一座城中之城。


这里,面向国家科技重大挑战,面向新产业发展重大机遇,面向滨州双型城市建设;


这里,承载希望,承载信心,承载未来,这里,是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秉持为国创业为民造福价值观,魏桥创业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科研院所等顶级平台,倾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创新高地,和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创新阵地。


在这里,集聚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人才、精英,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院长高鹏就是其中之一。






本期《对话滨州》之“新滨州人”,我们将跟随高鹏,一起探访、揭秘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一起走近这位“新滨州人”。


为滨州聚才 为科教兴国注入源头活水


——专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院长高鹏


高起点高定位 瞄准企业需求和国家战略


9月2日,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来到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他表示要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推进科技报国这一共同事业,努力将高研院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高地。



近年来,“魏桥国科”、“魏桥国科高研院”频繁出现在滨州媒体报道中,很多滨州人对魏桥国科高研院这个词也并不陌生,那么,高研院到底是什么?



“高研院由士平公益基金会主办,重点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布局学科和专业方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振兴所需要的‘高精特尖’学科专业,组织国科大、中科院科研院所等的智力优势,以下属研究所(创新中心)为依托,建设院(系)-所(中心)一体化专业集群,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建设重点实验室,构建科研资源共享机制,致力于打造汇聚国内外高水平人才的创新高地和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创新阵地。”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院长高鹏说。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魏桥创业集团秉持“为国创业,为民造福”的价值观,提出再造一个“新魏桥”,依托40年积淀的雄厚产业基础,向科技创新的合作伙伴借力、发力,走科技创新之路。


2019年8月31日,魏桥创业集团与中信信托、中国科学院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滨州共建魏桥国科研究院。


自创立之初,高研院就是高起点、高定位。


“高研院目前设有高研院金属材料中心、先进纺织中心、智能技术中心、航空宇航中心、高端化学材料中心、能源与环境中心、未来技术中心七大研究中心,定位是服务企业,面向行业,立足产业,贡献国家。”高鹏说,魏桥是国内乃至全球行业的领军企业,高研院做的是科研工作,“高研院所做的工作不仅是满足魏桥的需求,滨州的需求,更是面向行业、国家需求,在高研院,做到了国家需求和企业需求的统一。”高鹏说。


“就魏桥而言,在纺织和铝行业,都有一些技术难点,我们立足产业,解决这些行业技术难点问题,这是平台科技攻关的目标。除此之外,高研院面向未来有一些新的产业布局,比如新能源、新材料,我们以科技创新带动这些行业的发展,推动在滨州落地。”高鹏介绍,“贡献国家是高研院的奋斗目标,希望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在国家的高新技术或国防领域得到应用。”


为滨州集聚人才 为国家科研创新奉献魏桥担当


魏桥创业集团为什么进军科教板块?为什么要成立高研院?


“集团最初要涉足科教领域时,有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在集团内部也有不同声音。”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说,“我认为,这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进一步回报社会,更高层次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



张波说,魏桥的老一代领导团队把为国创业为民造福,把缴纳税收安置就业作为他们内心深处回报社会最好的方式,魏桥发展到现在,企业要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在现阶段,对魏桥的社会责任要求也不一样了。现在的魏桥要想成为一家被社会尊重、公众认同的负责任企业,不仅局限于能安置就业、缴纳税收,还要有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慈善公益等社会责任,还要有国家一直要求的科技创新。”


“魏桥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离不开滨州,离不开滨州的父老乡亲,近年来,魏桥一直在考虑如何能更多回馈社会?如何能更多回馈滨州百姓?我们的想法就是滨州现在缺什么,我们就要为滨州留下什么。”张波说,“我们选择进入科教领域,就是基于上述考虑。”



“滨州要培养高技术人才,培养创产人才,要大量吸引外来人才,必须要有平台才可以。看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突然明白了要给滨州做什么了,就是建一个高等研究机构,建一所工科大学,培养高技术人才,同时成立一个创产基金,促进成果转化。所以我们跟中国科学院各个院所合作,跟知名大学合作。有需要成果转化的,来滨州,来高研院,我们负责提供资金,提供全力支持,但有一个要求,就是研发团队必须来到滨州。设想一下,未来我们有平台,有机构,通过我们的积极作为,会有上万名高层次人才留在滨州,有上万名硕博留在滨州,那未来的滨州会是什么样子?”张波说,“我们不但为滨州集聚了人才,还为国家科研创新做出了贡献。”


“同时,魏桥也会在未来这些领域里面找到新的突破点,新的发力点,实现从创业魏桥到科技魏桥的转变,实现教育、科技、产业的高度融合,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张波说。


在今年的滨州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科创引领”攻坚突破行动,持续深化“双型”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全域科创”大格局,建强用好科创平台,放大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双核”驱动效应。


“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与‘产教融合型’和‘实业创新型城市’建设是高度契合的。”高鹏说,“高研院就是落实滨州‘双型’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高鹏介绍,如今的人才培养强调产教融合,高校学生需要深入企业实践,而高研院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与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正在不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武汉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的科研合作,同时开展不设边界、不限范围的全球性招才引智工作,广招天下英才,建立完善的科研人才架构和合理的科研项目布局,为科研带头人、科创团队搭建好实现理想抱负的优质平台。


对滨州最大感触 城市漂亮 宜居 人们朴实努力


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鹏在2020年来到高研院,亲身见证了这里的成长和发展。



虽然仍在起步阶段,高研院已取得不俗成绩。“我们目前在基础材料,纺织智能技术,航空宇航等领域都做了项目布局,已经具备了全方位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条件,也吸引了一些科学家来开展工作。”高鹏说。


在这个过程中,众多高校的硕博研究生加入到高研院科研团队,他们一边做科研任务,一边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平台既有成果产出,也有人才产出,科教创产一体化模式初步形成。



“举个例子,我们利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无人机技术和小推力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的积累,布局了一个面向国家需求的研究项目。”高鹏介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在其他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到来的同时,高研院自身也引进了一批硕士博士毕业生加入到团队,再加上第三方面的力量,也就是来自各高校,特别是航空宇航专业的硕士博士在读研究生加入到科研团队中,以项目来带动平台建设,带动人才队伍建设。


“未来,在这个领域积累的技术成果会向下游延展,比如会有无人机企业落地滨州,还会有更多围绕航空航天的企业在滨州落地,这是我们的目标之一。”高鹏说。


高鹏说,以人吸引人才,要以人才为条件,“比如像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这样的大咖,到了清华大学以后,他往那里一坐,全世界这个领域的人才就聚集到他身边了。哪里人才越多,哪里就会有更多的人才汇聚,这叫马太效应。从0到1非常难,要借助中国科学院的力量,借助在我们布局的这些领域有影响的科学家,有影响的学术领军人物,帮助我们建团队、建平台。”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都是迭代、递进的过程,是一个长线工作,“这也是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滨州的一个创新实践,感谢滨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感谢魏桥创业集团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高鹏说。



3年前,高鹏因为机缘巧合来到滨州;3年后,高鹏说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而自己也越来越像一名滨州人。


“城市漂亮、宜居;人们朴实、努力,这是我对滨州和滨州人最深切的感受。”高鹏说。



“滨州是一座非常棒的城市,相对来说科创平台还是少一些,而人才恰恰需要平台,需要载体。”高鹏说,“高研院就是一个全新的载体,在滨州落地这样一个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和载体,我觉得不管是在魏桥还是滨州的发展历史上,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我们将把高研院打造成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平台,希望大家不负韶华,实干为要,为高研院实现发展蓝图打下坚实基础。未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滨州,爱上滨州。”高鹏说。


总策划:马俊昀 张波

总监制:陈有全 苏洪德

监制:林风华 刘电辉

策划:周卫华 毛立东 闫旭宁 牛成龙


总导演:刘电辉

统筹:张蕾 付瑛杰

终审:王卫东

艺术指导:王兴林 张志勇 舒渊田 孙洪师 李文兴

导演:张卫建 崔艳贞


撰稿:张卫建 刘飞

本期编导:赵海兵 张静

制片人:崔艳贞

现场导播:王虎 王哲

后期包装:于剑

摄像:孙玉强 孙晓辉 苑跃科 董文林 王劭坤 王凯旋


新媒体包装:孙贝贝 吴静 贾佳

新媒体推广:郭笑 任宵 王敏

配音:于录

化妆:杨一鸣 孝莹莹


中共滨州市委宣传部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滨州市企业家协会

联合出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