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要闻
协会要闻
“对话滨州”之「新滨州人」篇①|为滨州打造国际知名科研平台
2023-09-08 69次

2023年2月16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燃烧科学实验柜成功执行首次在轨点火测试,有人说:“这是中国人在太空点的第一把火”。


今年5月,全球首个基于GPT的无人机物流算法控制系统成功推出,将为无人机物流行业带来全新变革。


两个在各自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竟都与滨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梦天实验舱燃烧柜科学实验系统主任设计师和他的团队,是一群新滨州人;

全球首个基于GPT的无人机物流算法控制系统设计师和他的团队,还是这一群新滨州人。


本期《对话滨州》之“新滨州人”,专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智能巡飞技术实验室主任,梦天实验舱燃烧科学实验系统主任设计师,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航空宇航学院(中心)主任郑会龙。


为滨州打造国际知名科研平台

——专访滨州魏桥国科

高等技术研究院航空宇航学院(中心)主任郑会龙


图片


中国人在太空点的第一把火,有浓重滨州元素


今年3月2日,包括央视在内的国内多家媒体发布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燃烧科学实验柜成功执行首次在轨点火测试这条消息。通过电视、手机等媒体,人们看到了中国人在太空中点的“第一把火”。



而不为人知的是,这段珍贵的视频资料,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公开”播放过。

播放地点,是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北门的一处大屏幕。只是外人不会想到,大屏幕中的这簇蓝色火焰,对中国人来说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人们更不会想到,这历史性的时刻,会有“滨州人”参与其中。



郑会龙,就是梦天实验舱燃烧科学实验系统主任设计师。他还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智能巡飞技术实验室主任,另一个,是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航空宇航学院院长。


“点火那天,我拿到了相关视频资料,而那天我也刚好到滨州,跟我们魏桥创业集团张波董事长魏桥国科高鹏院长介绍了情况后,就通过我们大屏幕发布出去了,也是想提振一下我们滨州人的信心和自豪感。”郑会龙说。



燃烧是国际空间站的经典实验之一。


为什么要在空间站做点火实验?空间站里的火与地面上我们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相较地面的小火苗,太空火苗更短、更圆,通俗来说,太空中的火苗要更胖一点。而且它的颜色特别蓝,内焰结构和在地面有很多区别,科学家们正在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效果。”郑会龙说,地面燃烧实验火焰会受对流、重力等因素影响,而空间微重力环境提供了地面无法模拟的条件,能够排除浮力对流,抑制颗粒或液滴沉降,因而通过微重力燃烧实验,科学家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燃烧的本质,并最终推进相关应用研究。


空间站点火实验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们可以更仔细地观察燃烧过程,分析出燃烧先产生什么?再产生什么?哪个阶段产生光?用不同的配比产生什么效果等等。只有深入研究燃烧每个阶段的细节,才能更深地去理解燃烧的物理学和化学层面上的基础问题,促进航空发动机、空间动力以及PM2.5的整治,包括空间站防火等问题。在空间站洁净、没有重力的环境下,我们还可以合成地面合成不了的物质,未来在空间站上我们可以做很大很大的文章。”郑会龙表示。


此次点火成功,验证了空间站燃烧科学实验系统功能的完备性,以及整体实验流程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为后续空间科学燃烧实验项目打下良好基础,郑会龙说。


全球首个基于GPT的无人机物流算法控制系统,来自魏桥国科


今年上半年,ChatGPT突然爆火。这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


就在人们惊叹于ChatGPT的神奇时,今年5月,全球首个基于GPT的无人机物流算法控制系统在杭州成功推出,这将为无人机物流行业带来全新变革。而合作推出这个系统的,正是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航空宇航中心,还有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如何理解基于GPT的无人机物流算法控制系统?


“GPT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一个革命性的技术进步,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说明。”郑会龙说。


假如,现在让你同时指挥和控制100台无人机从事不同任务,你会发现: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别的不说,同时给这100项任务排序就超出了人类极限。



这时,GPT就发挥了它强大作用。郑会龙团队在杭州做的实验,就是由GPT来决策先后顺序。“比方说,我受伤了,需要给我送药品;我饿了,需要给我送食物;我手机没电池了,需要给我送电池。这三个问题排序很重要,如果只有一架无人机,你认为应该送先哪个,后送哪个?GPT会给出合理答案:受伤了,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这是最重要最紧急的;手机没电了,可能导致失去联系,这是次重要的;最后是饿了。这个逻辑分析GPT可以独立完成,并且规划好下一步工作。”郑会龙说。


郑会龙表示,无人机物流作为当前城市低空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虽具备安全高效的运行技术,但在多任务分配方面仍依赖于人工决策和调控,这种方式存在效率低下和决策不完整的弊端。人工难以实时分析大量的数据和变化的环境情况,导致任务调度和路径规划的效果有限。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引入GPT作为算法调度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无人机物流高效发展的有效路径。


“GPT作为一种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能力。它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时分析无人机传感器数据、飞行日志和任务执行报告。”郑会龙说,基于这些分析结果,GPT可以高效判断需求优先级、交通状况和资源利用情况,为无人机物流应用提供较优的任务调度和路径规划方案。


GPT在无人机物流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它不仅可以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如当前已使用物流无人机应用的医疗急救和同城即配领域,以及将来可能投入使用的灾难救援中,GPT的加入可以为各领域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郑会龙说。


魏桥创业的家国情怀和付出,让科学家们心无旁骛


无论是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燃烧科学实验柜成功执行首次在轨点火测试,还是全球首个基于GPT的无人机物流算法控制系统,都与滨州实实在在产生了联系。而这些,均得益于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得益于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航空宇航学院。


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方向,致力于培养在技术创新、系统设计与工程实现领域的领军人才。为支持国家空天事业发展、壮大滨州航空事业版图、培养优秀航空人才,魏桥国科成立了航空宇航学院(中心)。该学院集合了中科院研究所和其他合作院校航空航天领域的人才力量,联合开展航空宇航技术研发、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


2021年10月,正是梦天实验舱燃烧科学实验关键时期,郑会龙团队与魏桥集团签约,建设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航空宇航学院(中心)。


为什么选择来到滨州?来到魏桥国科?


“魏桥创业集团虽然是一家民营企业,但无论决策和站位都走在了国内乃至国际前沿,仅这一点,就很打动我。”郑会龙说,“张波董事长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他认为我们团队当下正在开展的载人航天和智能巡飞领域是未来发展方向,作为魏桥来说,有责任和义务为推动国家在前沿领域发展尽一份力,同时推动当地高端科研人才培养和体系性教育发展。”



确定意向后,郑会龙和团队成员到魏桥国科实地参观,优美的环境、美丽的园区和魏桥集团的全力支持,让郑会龙下定决心来到滨州。



“现在我们的工作概括来说是‘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一个中心是航空航天;两个方向一个是载人航天,包括微重力燃烧,后续会围绕国家需求推动相关工作;另一个方向是智能巡飞,包括下一代无人机系统化指挥、群控等领域。此外,全3D打印发动机、类皮肤传感、航天等级材料等领域,也会在魏桥国科这个平台上展开。”郑会龙说。


对滨州正在推进的“双型城市”建设和魏桥国科正在打造的“科教创产一体化”,郑会龙很是推崇。


“中国科学院大学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和精英人才,滨州有优良的干事创业环境,魏桥创业有雄厚的产业资本和金属材料、纺织等领域深厚的底蕴,三方正在有机融合。”郑会龙说,“魏桥创业集团是一个有情怀的企业,他们不遗余力地支持和发展自己从来没有涉足的领域,他们充分相信中国科学院大学,相信中国科学院各下属单位,并且从资金、场地、设备等各个方面给予充分保障,这也可以让我们心无旁骛地把事情做好。”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当前魏桥国科和中国科学院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魏桥国科一些项目是国之所需,担国家责做国家事,中国科学院更是如此。魏桥创业集团拿钱支持国家事业,推动科技创新,而我们培养的人才,也可以回归到魏桥国科、魏桥创业集团,带动企业发展;我们平台上研发的巡飞、无人机系统,也可以带动本地研发体系发展,并促进产业落地。”郑会龙说。


理想,为滨州打造国际知名科研平台


刚到滨州时,郑会龙团队成员不足20人,加上临时聘用的也不过30人,不到两年时间,团队成员已突破百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硕博人员,且不乏从国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小米等技术团队“挖”过来的精英人才。更可喜的是,已经有多名滨州籍高层次人才加入团队,助力家乡发展。



“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也是平台对人才的聚集效应。”郑会龙说。


最近两年,郑会龙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在滨州度过的,他说已经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每次来滨州,都能让我的节奏稍微缓一下,节奏慢一点,让我有时间去思考更细致的科学问题。”郑会龙说,他偶尔会去黄河边、秦皇河公园转一转走一走,“滨州城市不大,四川人讲话就是‘安逸的很’,让人很舒服。其实精神太紧张不利于创新,我觉得滨州反而真正适合做科研。”



“虽然来滨州时间不长,但我觉得已经完全融入滨州,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滨州人了。”郑会龙说,他们要在滨州培养一支科研团队,将来大家都在这里安家,真正融入到滨州这块土壤。


郑会龙说,他的近期目标,是五年之内把魏桥国科航空宇航中心打造成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科研机构;远期理想,是把滨州的无人机系统控制研发平台,做成全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这一点做成了,我也算对得起魏桥创业,对得起中国科学院大学,也对得起咱们滨州的父老乡亲了。”


总策划:马俊昀 张波

总监制:陈有全 苏洪德

监制:林风华 刘电辉

策划:周卫华 毛立东 旭宁 牛成


总导演:刘电辉

统筹:张蕾 付瑛杰

终审:王卫东

艺术指导:王兴林 张志勇 舒渊田 孙洪师 李文兴

导演:张卫建 崔艳贞


撰稿:张卫建 刘飞

本期编导:赵海兵 张静

制片人:崔艳贞

现场导播:王虎 王哲

后期包装:于剑

摄像:孙玉强 孙晓辉 苑跃科 董文林 王劭坤 王凯旋

新媒体包装:

新媒体推广:郭笑

配音:于录

化妆:杨一鸣 孝莹莹


中共滨州市委宣传部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滨州市企业家协会

联合出品



返回顶部